 中国网乌鲁木齐10月15日电(记者胡军)10月13日,兵团高质量发展攻坚战“新品质、新制造”网上宣传活动走进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第十一师(简称“十一师”)。从70年前士兵犁地的戈壁沙漠,到如今建筑、智慧农业、数字能源等多元产业不断涌现的工业高地,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第十一师在转型和数字化浪潮中冲锋陷阵。传承兵团精神:“军垦之星”架起过去与未来”我们的展厅分四个阶段展示了兵团70年的发展历程。从1949年新疆和平解放到1954年兵团组建,每一段历史都是密不可分的“军垦之星”数字化创新基地北厅有“成功进疆”、“兵团成立建设”等章节,通过还原老物件和场景,构成了王震将军带兵的艰难岁月。 新疆,当时十八团战士住在山洞里,手工挖战壕。作为关心下一代党史国史的国民教育基地、以兵团党员教育为基础、以兵团全员数字素养和培训为基础的“军垦之星”自2021年运行以来,已累计接待群众2.5万余人次,其中党员干部8000余人。南 霍尔致力于乡村振兴。六个直播间,主播们实时推送兵团特产。 200多种优质农产品通过“线上+线下”模式销往全国各地。 “兵团2023年第一个年货节,我们汇聚了40多家商户、千余种商品,交易额超过110万元。”赵鑫表示,该基地已成为天猫超市的选品基地,“让很多人知道兵团不仅有红色历史,还有高品质的卡拉卡勒。” ▲“军垦之星”数字创新基地基地展示了新疆各地的优质农产品。中国网记者 胡军 摄 作为一个以建筑业为传统核心业务的师市,十一师面临着“老产业活力不足、新兴产业尚未淘汰”的问题。近年来,通过“结合提升传统产业+文化优势”“重振做强新兴产业”,推动工程工程集团、建设咨询集团等企业拓展能源、矿产、光伏等领域,还拥有昆仑天合、中益石油等数字化标杆企业。 ▲新疆简子中益石化有限公司展厅 中国网记者 摄 胡军:“转型要有龙头企业。昆仑天合、中意石油是我们在农业、能源领域的‘探路者’。”该负责人表示,这些企业已经跳出“个体”思维,联手中科院、阿里巴巴等团队,为传统行业注入数字化技术。“他们不再依靠‘体力’竞争,而是依靠‘智力’突破。” 数字赋能:“智能” 创新“从田间到产业链”“我们的目标是让农业变得简单、可计算。”徐奇,新疆昆仑天河农业科技发展有限公司副总经理站在新疆智慧苜蓿项目监控屏前。公司自力更生,利用公司主要研发的数字化智能农业平台ultura,新疆部分地区的苜蓿从“依靠自然采收”转变为“精准种植”——通过实时土壤监测和无人机田间巡查,苜蓿品质提升了一个档次,亩产量从两茬提高到五茬。销售价格由1.1元/斤上涨至2.2-2.3元/斤。 “一名技术人员可管理的土地面积比传统方法大300倍。”这减少了员工的劳动力,增加了他们的收入。 ▲ 新疆昆仑天河农业科技发展有限公司研发的智慧农业平台 中华网记者 胡军 摄。荣获第六届数字中国建设峰会“十大数字普惠案例”,覆盖新疆14个地州,帮助农民周转效率提升5个28%。 “我们还将深圳数据交易所引入兵团,建成首个数据元工作站,把‘数据’变成农业发展的‘新肥料’。”徐奇说道。在能源领域,新疆简子中益石化有限公司的新疆能源化工网同样值得关注。这个集采购、仓储、销售为一体的工业互联网平台,利用5G和大数据技术,解决能源行业“中间商多、信息不透明”的痛点——四年内累计销售能源化工产品41万吨,在全国部署16个普通仓库和70个数字云仓,联动2万多辆运输车辆,“帮助客户减少库存”。订单成本同比下降33.33%,累计订单总额突破100亿元。 ”该公司总经理李成龙告诉记者,该平台连续四年入选“数字中国”优秀案例,成为兵团数字经济发展的典范。从传承“兵团精神”到拥抱数字时代,十一师在“红色基因+数字动能”做强做优兵团工业的道路上不断前行。“未来,我们还将在兵团数字化模式上推广。” “更多领域,让‘军团精神’在新时代焕发出新的辉煌。”十一师党委网信办相关负责人说。
中国网乌鲁木齐10月15日电(记者胡军)10月13日,兵团高质量发展攻坚战“新品质、新制造”网上宣传活动走进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第十一师(简称“十一师”)。从70年前士兵犁地的戈壁沙漠,到如今建筑、智慧农业、数字能源等多元产业不断涌现的工业高地,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第十一师在转型和数字化浪潮中冲锋陷阵。传承兵团精神:“军垦之星”架起过去与未来”我们的展厅分四个阶段展示了兵团70年的发展历程。从1949年新疆和平解放到1954年兵团组建,每一段历史都是密不可分的“军垦之星”数字化创新基地北厅有“成功进疆”、“兵团成立建设”等章节,通过还原老物件和场景,构成了王震将军带兵的艰难岁月。 新疆,当时十八团战士住在山洞里,手工挖战壕。作为关心下一代党史国史的国民教育基地、以兵团党员教育为基础、以兵团全员数字素养和培训为基础的“军垦之星”自2021年运行以来,已累计接待群众2.5万余人次,其中党员干部8000余人。南 霍尔致力于乡村振兴。六个直播间,主播们实时推送兵团特产。 200多种优质农产品通过“线上+线下”模式销往全国各地。 “兵团2023年第一个年货节,我们汇聚了40多家商户、千余种商品,交易额超过110万元。”赵鑫表示,该基地已成为天猫超市的选品基地,“让很多人知道兵团不仅有红色历史,还有高品质的卡拉卡勒。” ▲“军垦之星”数字创新基地基地展示了新疆各地的优质农产品。中国网记者 胡军 摄 作为一个以建筑业为传统核心业务的师市,十一师面临着“老产业活力不足、新兴产业尚未淘汰”的问题。近年来,通过“结合提升传统产业+文化优势”“重振做强新兴产业”,推动工程工程集团、建设咨询集团等企业拓展能源、矿产、光伏等领域,还拥有昆仑天合、中益石油等数字化标杆企业。 ▲新疆简子中益石化有限公司展厅 中国网记者 摄 胡军:“转型要有龙头企业。昆仑天合、中意石油是我们在农业、能源领域的‘探路者’。”该负责人表示,这些企业已经跳出“个体”思维,联手中科院、阿里巴巴等团队,为传统行业注入数字化技术。“他们不再依靠‘体力’竞争,而是依靠‘智力’突破。” 数字赋能:“智能” 创新“从田间到产业链”“我们的目标是让农业变得简单、可计算。”徐奇,新疆昆仑天河农业科技发展有限公司副总经理站在新疆智慧苜蓿项目监控屏前。公司自力更生,利用公司主要研发的数字化智能农业平台ultura,新疆部分地区的苜蓿从“依靠自然采收”转变为“精准种植”——通过实时土壤监测和无人机田间巡查,苜蓿品质提升了一个档次,亩产量从两茬提高到五茬。销售价格由1.1元/斤上涨至2.2-2.3元/斤。 “一名技术人员可管理的土地面积比传统方法大300倍。”这减少了员工的劳动力,增加了他们的收入。 ▲ 新疆昆仑天河农业科技发展有限公司研发的智慧农业平台 中华网记者 胡军 摄。荣获第六届数字中国建设峰会“十大数字普惠案例”,覆盖新疆14个地州,帮助农民周转效率提升5个28%。 “我们还将深圳数据交易所引入兵团,建成首个数据元工作站,把‘数据’变成农业发展的‘新肥料’。”徐奇说道。在能源领域,新疆简子中益石化有限公司的新疆能源化工网同样值得关注。这个集采购、仓储、销售为一体的工业互联网平台,利用5G和大数据技术,解决能源行业“中间商多、信息不透明”的痛点——四年内累计销售能源化工产品41万吨,在全国部署16个普通仓库和70个数字云仓,联动2万多辆运输车辆,“帮助客户减少库存”。订单成本同比下降33.33%,累计订单总额突破100亿元。 ”该公司总经理李成龙告诉记者,该平台连续四年入选“数字中国”优秀案例,成为兵团数字经济发展的典范。从传承“兵团精神”到拥抱数字时代,十一师在“红色基因+数字动能”做强做优兵团工业的道路上不断前行。“未来,我们还将在兵团数字化模式上推广。” “更多领域,让‘军团精神’在新时代焕发出新的辉煌。”十一师党委网信办相关负责人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