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阳节|各地探索银色经济新路径,时代变革暖人
栏目:企业动态 发布时间:2025-10-30 10:20
近年来,随着我国社会老龄化不断深入,各地积极探索智慧养老、健康监测、老龄化转型等新模式,持续推进...
近年来,随着我国社会老龄化不断深入,各地积极探索智慧养老、健康监测、老龄化转型等新模式,不断培育老年经济增长新动能,满足“老人”对美好生活的期待。数字赋能:智慧助力身边老人 当老龄化遇上数字化,山东用“智慧+”打破养老服务瓶颈,让科技红利真正惠及“银发族”。在临沂市兰山区曹家王庄社区党群服务中心,一块蓝色大屏实时刷新血压、心率等健康数据。me已成为智慧养老社区智慧养老的“神经中枢”。 “这些数据来自于社区60岁以上老人佩戴的智能物联网手环。我们构建了完整的智能老人智能闭环。“通过‘大屏监控+手环预警’提供服务。”社区党政办主任李平介绍说,物联网智能手环不仅可以监测老人的生命体征,还具有呼叫求助功能,老人按下呼叫按钮后,社区医院的医生会第一时间上门求助。近年来,兰山区将银发经济纳入区域发展规划,依托大数据技术,该区的养老资源补贴资金发放纳入养老信息管理平台,推动“养老服务+监管+资源统筹”等业务融合 图片来源:中新社 江苏省泰州市建设智慧养老服务平台,整合21个部门的养老相关数据,构建智慧数字化场景。实现养老服务一体化管理、数据采集、决策优化。项目实施以来,累计培训养老从业人员1918人,建成“阳光养老”食堂12个,7000余名老人通过“孝心卡”享受到智慧养老服务。海陵区城中街道文昌社区老年膳食保障点。图片来源:中共台州市海陵区委宣传部。政策底线:精准落实财政补贴。人口老龄化是我国未来相当长一段时间内的主要国情。老龄住房改造是积极应对老龄化的重点工程。 2025年2月,山东省民政厅等6部门联合发布《山东省消费品以旧换新补贴实施办法》“居家养老改造计划”,涵盖了所有60岁及以上老年人和康复护理,从防滑地板处理到智能监控设备,全面满足养老院的需求。其中,单品补贴金额上限可达实际销售价格的30%,用“真金白银”降低家居装修门槛。上海采取“政府小额补贴、企业小额利润分成、企业小额分成”的资金共享机制。 “家庭小小自我责任”,引导支持养老院建设。每户最高补贴金额为3500元。除了常用的产品套餐外,老年人还可以根据个人需求进行定制设计和建设。产品库不断扩大,形成9大类、100多个子项、400个产品,覆盖沐浴等七大日常生活场景。房间、厨房、客厅和卧室。医养结合:完善老年服务保障体系 针对失能、半失能老人的照护问题,山东省阳谷县创新推出“居家养老床”模式,不仅提供专业护理改造,还提供上门护理服务,将养老院的专业护理拓展到老人家。为保证服务质量,当地政府还建设了全球养老服务中心,对整个服务流程进行实时管理。目前,该县已完成改造600多张“居家养老床位”,累计服务2.7万余人,实现了对符合条件的老年人的全方位服务。河北省石家庄市人民医院专注于老年人口背景下的老年创伤救治和快速康复问题,全面完善老龄化基础设施,建立多学科诊疗团队,创建老年创伤共治病房。实现“预防-治疗-康复”联动服务,缩短了老年创伤患者从入院到首次检查的时间,显着缩短术前卧床日和平均住院天数,康复效果显着提高。图片来源:石家庄日报成人教育:学霸资源变得丰富。老龄化转型不仅关乎“身体安全”,更注重“精神安全”。通过丰富的文化教育资源,可以让老年人的精神生活更加丰富多彩。福建省漳州市依托开放大学平台,充分挖掘和利用当地众多文化资源,探索文化养老新途径。在细心指导下在市老龄办、市教育局的指导下,漳州开放大学采取“校内+校外”、“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教学模式,实施“1+5+2”老年教育服务,打造全方位、全流程、全序列的立体老年教育服务。图片来源:漳州开放大学 为满足老年人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浙江省海盐县创新推出了老年人“健康教育”新模式。浙江省海盐县依托县级养老机构,联合多个政府部门,构建了“养老、教育一体化”服务体系,提供文化康乐、健康养生、智能科技等各类课程。目前,全县5家养老机构已设立老年学校,累计服务老年人7430人,学生满意度派派率达98%以上。从“阳光养老”到“老年大学”,从家居装修到智慧养老服务,各个领域进行系统探索,构建友善社会。这些周全的举措,就是为了让每一位老人安享晚年,切实感受到社会的温暖和关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