丰收时节绽放希望田野,缤纷瓜果描绘乡村振兴
栏目:媒体新闻 发布时间:2025-10-29 10:05
央视新闻:近年来,新疆于田县将荒漠生态治理与发展沙产业结合起来,鼓励当地村民种植柽柳、梭梭等生态林。...
央视新闻:近年来,新疆于田县将荒漠生态治理与发展沙产业结合起来,鼓励当地村民种植柽柳、梭梭等生态林,接种肉苁蓉。如今,越来越多的村民靠种植肉苁蓉致富。沙产业不仅让沙漠变绿,还帮助农民增收。 迎着金秋的阳光,于田县阿勒乡的肉苁蓉种植户在柽柳、梭梭的沙地里收获肉苁蓉。每年肉苁蓉收获季节,这里的肉苁蓉种植者都会聘请周边村民帮忙收割,让大家都能从肉苁蓉的种植中发光。 伊敏江·麦玛提敏告诉记者,有了种植肉苁蓉的利润,他更有底气了他决定扩大治沙林,改善镇里的环境,实现从治沙到致富的转变。此外,为解决肉苁蓉销售和仓储问题,于田县专门投资建设肉苁蓉交易市场,采取“企业+基地+合作社+农户”的发展模式,发展肉苁蓉产业。村民只需将肉苁蓉装载到交易市场,当天就有公司购买。 近年来,玉田县将沙漠生态治理与沙产业发展结合起来,结合当地资源禀赋,推动肉苁蓉、沙漠玫瑰等沙产业发展,带动当地农民增收致富。 江西永丰:“秋推迟”辣椒丰收,“冬”篮有保障 深秋时节反过来,江西吉安永丰县千亩“秋迟”辣椒迎来丰收。当地通过智慧农业的结合,保证了冬椒的优质品质,为“菜篮子”增添了辣味。 在永丰县佐龙乡辣椒示范基地,现代化的钢架温室里长满了植物。温室内一排排辣椒苗整齐排列,昂枝上挂满了辣椒。工人们正忙着拣货、装袋、装车。每天有数千公斤新鲜辣椒被送往周边地区。今年该基地推出的新品种,因色泽变化快、含糖量高、香气辛辣醇厚而受到消费者的青睐。 在永丰县鹿港乡智通家庭农场,全自动辣椒分选效果良好。基地每天新鲜采摘的辣椒有序地进入分拣系统r 通过传送带。依靠图像识别技术,自动完成质量、尺寸、缺陷检测,实现精准分级。相比传统的人工分类,自动化设备不仅统一了分类标准,而且显着提高了作业效率。还可根据客户需求定制分类标准,有效满足不同市场需求。 “秋后”辣椒种植模式是通过设施农业延长辣椒供应周期的种植模式。主要在秋冬季节推出。具有交错销售、填补市场空白的特点。近年来,永丰县以科技创新为引擎,通过“好品种+好方法+好机遇”深度融合,推动辣椒产业提质增效;采用智能管理和控制措施,例如覆膜、水肥掺入,1.5万公顷“秋延”辣椒提前上市,供货期或将持续至明年3月。 新疆嘉实:火红“灯笼”挂满枝头,喜迎2.4万公顷石榴丰收 目前,新疆伽师县2.4万公顷石榴正在收获季节努力工作,果实不断生长。花园里,饱满的石榴挂在枝头,像一串串“火红的红灯笼”。 这两天,嘉石县于代克力克乡英艾力克村的石榴园里,果树茂盛,枝繁叶茂,石榴在枝头过度弯曲。村民艾麦提·卡斯穆和买家一起穿过森林采摘成熟的石榴。 这一丰收得益于科技对农民的大力支持。当地组织定期进行技术培训,使石榴种植和管理更加科学。 近两年,当地积极推广“合作社+农户”模式,实现石榴种植、管理、销售规模化经营,推动传统种植向优质化、规模化生产转变。 甘肃兰州:食用百合开始采收,新技术实现增产增收 这两天,甘肃兰州的食用甜百合开始收获季节。近年来,当地推广“覆草保湿”、“百合快繁”等种植技术,实现百合产业提质增效。 在兰州百合主产区之一的榆中县袁子岔乡,农耕季节,村民们在采摘百合。大家分工合作,田野里很忙碌。记者注意到,百合田里的不知名地块上都覆盖着一层厚厚的麦秆。这就是当地推广的“覆草保湿”技术。作为百合的“保护伞”,可使一块地平均增产300~400斤。目前,全镇百合防潮面积已达近3000公顷。 与此同时,当地农民在政府的引导下,转变观念,从“多种”转向“种好”,建立百合示范基地,通过百合快速繁育技术培育优质、抗病的兰州百合。目前,甘肃兰州百合种植面积已超过10万公顷,该矿区面积将达到2.5万公顷,预计产量近3万吨。